只要「離開」孩子
都要做「充份」的溝通
不要認為孩子「聽不懂」
用最基本孩子能「理解」語言
告知孩子
你要「離開」做什麼事
「何時」會回到他身邊
如果孩子「無法接受」
得花倍數時間耐心「溝通」

 

我個人認為這是在「建立安全感」
有安全感的孩子
才能獨立自處
最忌什麼都沒表示忽然偷跑消失
只會造成日後孩子的「不安全感

 

 

※快樂瓜媽的回應:

  但其實,有時候身邊的人,真的會突然什麼都不留下,連一句話都沒有,就從此消失在我們的世界了!我傾向於可以先說的就先說,可以補說的就補說,無法再說的就讓孩子了解:自然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。

 

  現實生活中,有時候就是趕時間而無法配合孩子,無法因為孩子一時的想不透讓大家都僵在原處。哭鬧調教法之所以能夠提升孩子的反省能力、安全感和理性態度,在於我們先讓孩子宣洩掉非理智或誤會帶來的不滿情緒後,在最有效率的時機給予愛的表示。

 

  如果孩子學到的都只是,我不懂,就要有人來說服我懂,這樣的孩子是否自我反省、自己想通的能力會比較差一點呢?假使有一天,表達能力比較不好的其他人無法對孩子解釋,是否就讓孩子產生誤會,更無法擁有自行調適的能力了呢?

 

  安全感到底是什麼?其實就是讓孩子充分了解:「是與不是、有沒有、在不在...」諸如這些,都無須感覺害怕、擔憂、恐懼,因為這些都是人生在世必然會發生的事情,沒有所謂對與錯的問題,協助孩子儘早認識現實世界,覺得這些都是自然現象,就不會再有不安全的感覺囉!

 

  所以我認為細心引導固然重要,在每次引導時,就先和孩子假設:「有一天媽媽在忙,可能無法跟你說明,你也不需要吵鬧,因為媽媽忙完有空就會陪你囉!但也不是一直陪一直陪,因為每個人都有需要做的事情阿!媽媽希望你能夠了解,有你好幸福,是因為我們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,你要相信媽媽是這世界上最愛你的人,無論我在不在你身邊都不用擔心。」這是有分離焦慮的孩子,適合的溝通方法。

 

  如此,下次遇到孩子產生分離焦慮,他多少會理解你說過的這番話,就會慢慢覺得「這沒什麼、這很正常,我可以自己找些事情來做」,這就是孩子產生安全感了!可以過著獨立卻不孤獨的快樂日子了。

 

※快樂瓜媽的補充:

  人為什麼會放心過馬路?因為有安全感!放心過馬路的人雖然知道過馬路有時候免不了會產生交通事故,但他也了解自己可以控制的部分有多少?即使情況完全不是我們能夠控制,擔心又有什麼用呢?還是需要過馬路阿! 所以不敢過馬路的人,也是缺乏對交通的安全感:無法接受在自然機率上,即使自己遵守交通規則還是會有發生意外的一天。

 

  如何讓孩子坦然接受任何發生的事情都是自然、都不需要太擔心?如何在事前多預防一些?就像「勇敢的面對現實」文章中所說,當瓜瓜發現氣球破掉就很難再挽回的那一刻開始,他會留意自己的腳步,多多保護好他的氣球囉!

 

  這也就是「安全感和抗壓性」,大多能一起訓練的原因。

 

※父母親是否也能夠擁有安全感,相信孩子可以擁有適應環境的能力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、快樂迎接每一天的能力呢?如果父母自己都缺乏安全感,孩子就更難擁有這些連父母活了數十年都沒有的東西啦!

 

 

來至:http://doe520.pixnet.net/blo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li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